移树行

主人亭台好结搆,所欠大树相扶疏。
成阴动以十年计,达者于此伤居诸。
城南有树荫数亩,雷雨不得摇根株。
其境又复苦岑寂,两地相望仍相需。
此间智力得毋尽,意或就树营精庐。
有客狂起曰否否,是可生致何忧无。
乃出奇资购名匠,不用斧凿需锹锄。
本拨既畏生意失,干坏复恐旁枝枯。
奇计百出竟离土,推挽一日劳千夫。
过云架梯入城郭,假道毁屋穿街衢。
当其白昼汗霖背,各各向树长叫呼。
归来灌溉更多术,欲与地力相撑扶。
一朝根抵既盘固,树亦得主忘劳劬。
主人含笑为我道,酷吏忽去如亡逋。
诚堪对客作青眼,遑惜空橐捐青蚨。
我思大风移木古所载,怪事咄咄曾废书。
今之合抱藉人力,毋乃神助言非诬。
可知世事无不有,梯山航海穷膏腴。
以此较彼虽已细,亦贵志力交相符。
人生行乐苦不足,花移新第徒区区。
一言仍愿进药石,道旁见者曾嗟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移树行是明代李东阳的作品之一,讲述了一个关于移植大树的故事,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观察和对生命顽强的赞美。这个故事不仅是一次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

移树行的作者李东阳通过对移栽大树过程的详细叙述,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力的伟大与坚韧。他提到树木移植需要“规其根围数尺,中留宿土”,这一细节不仅展示了对树木根系的保护意识,还体现了对自然环境尊重与顺应的智慧。此外,李东阳将树木成功移栽归结为“取必于旦夕之近,而巧夺于二十余的之远”,这表达了他对于技艺和策略运用的重视以及对自然界规律遵循的认识。

移树行中对大树移植过程中的细节处理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比如,用绳绕住树根,像系碇一样悬挂着大树,通过这种方式减少直接移动大树的重量,从而避免对树根的损伤。再如,在树坑边角敲掉一部分泥土,然后将绳子缚住树腰平放下来,这样处理既保持了土壤的稳定性,又保证了根部的透气性。最后,通过反复升高树身,使树能够顺利地从坑中取出。

移树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移植故事,它同样反映了古人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认知及其哲学思考。例如,李东阳在故事中多次强调“取必于旦夕之近”,意在告诫人们在行动前要充分考虑时机与方法,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巧夺于二十余的之远”则提示人们要有长远的眼光和高超的技能,才能达到目的。

移树行作为明代文学作品的一部分,不仅具有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它通过生动的叙述和形象的比喻,让人们在欣赏的同时,也能学习到对待自然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移树行不仅是一篇描写大树移植过程的文章,更是一本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命顽强不息的教科书。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和理解,人们可以更好地珍惜自然资源,尊重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