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阿道中逢汪剑潭

三千客路行未半,昨夜始宿东阿县。
晓扶残醉登雕鞍,午向茅檐餐麦饭。
担夫逆旅相弟昆,潇洒行装孑无伴。
门前郎当闻驮铃,有客停车卷车幔。
裘马虽争入蜀都,容颜略似游梁倦。
凝眸审得故人是,失喜抱持狂欲旋。
大海浮萍聚亦奇,各拂征衫更相见。
五年相失江淮间,旧雨星飞尺书断。
谁知马溷尘坑中,千里游踪牵一线。
我来颍亳君淮徐,征程似水东西判。
天公若悭会面缘,早晚何难一程先。
问君此行胡为哉,怀策欲向金门献。
多时苦作饥凤号,今日应随景星见。
我簪秃管亦沓来,相从愿识金台面。
斯游端合决行藏,亲老何堪久贫贱。
此邦去岁遭黄巾,过客至今犹色变。
时时林鸟惊虚弓,往往村墟断朝爨。
窥囊纵不忧盗贼,争命何曾识刀箭。
逢君始觉胆气粗,独客愁心砉冰泮。
复忧天际堆同云,祇恐前途飞雪片。
畏寒偏欲冲寒来,我辈谋生不如雁。
今宵且作竟夕谈,十千沽酒宁容算。
从此千山并辔行,车中更乞新诗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东阿道中逢汪剑潭》是清代诗人黄景仁创作的一首古体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三千客路行未半,昨夜始宿东阿县。晓扶残醉登雕鞍,午向茅檐餐麦饭。担夫逆旅相弟昆,潇洒行装孑无伴。
  2.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清代,作者黄景仁。根据诗句中的“昨夜始宿东阿县”,可以推断这是在旅途中的一个夜晚,作者抵达东阿县后暂作休息。
  3. 诗歌解析:首句“三千客路行未半”描述了长途跋涉尚未完成的情景,暗示着旅程的艰辛与漫长。“晓扶残醉登雕鞍”描绘了清晨时分,作者勉强支撑着醉酒的身体,准备开始新的旅程。“担夫逆旅相弟昆,潇洒行装孑无伴”则表达了旅途中的孤独,没有同伴相伴,只有行李和行囊相伴,增添了几分寂寥之感。
  4. 主题思想:《东阿道中逢汪剑潭》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在外旅行时的孤独和辛酸,以及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之情。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展现了旅途中的艰辛与挑战,以及面对困境时内心的挣扎和坚韧。
  5. 艺术特点:作为一首古体诗,其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和情感表达,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此外,这首诗还体现了黄景仁独特的艺术风格,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审美追求。
  6. 文化价值:《东阿道中逢汪剑潭》不仅是黄景仁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生活状态、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东阿道中逢汪剑潭》不仅是黄景仁个人情感的真实记录,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领略到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还能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