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沙渺渺烟苍苍,长淮晚来沈镜光。
舟行十里复五里,一钩新月悬危樯。
楚火星星明两岸,极浦清歌入天半。
七弦罢弹觞不倾,默听离心倏零乱。
一半催成风水愁,分明诉出飘零怨。
我心枨触非酒悲,坐有往事劳沈思。
山川风景了无异,绝忆此流初泛时。
东山宾从南州客,顾荣羽扇桓伊笛。
前舫谁呼句落成,后舟笑语风吹逼。
我舟李白同醉眠,醉后乱拍洪崖肩。
啸歌怀古乐相乐,望者谁不称神仙。
祇言好景堪把玩,谁知过眼皆云烟。
太息吾徒二三子,半脱芒鞋著珠履。
客路空追大小山,离程已判东西水。
十年湖海惭浮名,再来迹比清淮清。
登舻依旧美清夜,却对长年诉愁话。
素志难移橘柚根,微躯不及鼋鼍化。
我欲招隐山之幽,多恐岁晏难为留。
似抛鸡犬未仙去,管领别离无限愁。
问头却望听歌处,已失八公山上树。
淮上夜发因忆壬辰之冬借稚存随朱笥河先生按部经此倏三载矣怅然有作寄稚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淮上夜发因忆壬辰之冬借稚存随朱笥河先生按部经此倏三载矣怅然有作寄稚存》是一首由郑燮创作的诗,收录于其所著的《巢湖诗集》。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感慨。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清代文学家、画家。他的一生经历了很多变化,从贫穷到富有,从一个普通农民到一个受人尊敬的文人。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注。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清朝乾隆年间,当时郑燮已经是一位颇有名气的诗人。他在淮河流域任职期间,与挚友朱笥河先生一起考察了当地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遗迹。在这次旅行中,他们经历了许多难忘的时刻,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回忆。
随着时间的推移,郑燮的官职逐渐被边缘化,他的生活也变得拮据起来。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淮河水流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和憧憬。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并留下更多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