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小斋独作

时际垂杨秋色寒,垂帘兀坐弄毫端。
无心落帽发常整,有意题糕韵又难。
黄菊虽开犹寂寞,白衣未至倍辛酸。
侧闻游子登高去,一枕羲皇梦里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日小斋独作”是黄文灿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对这首诗的内容、艺术特点及其历史背景进行介绍:

  1. 作者简介
  • 黄文灿,字仲谋,一字羿仁,明拔贡生,浙江海盐人。其父因守土死于赣州,奔走求遗骸二十余年,家贫而居,黄文灿也因此未仕,终身布衣蔬食。
  1. 诗歌原文
    风卷残云,秋色入帘栊。山光染霜树,水影摇晴空。
    孤鹤寄寒声,落叶舞秋容。清音绕梁响,雅韵溢四通。

  2. 艺术特点

  • 意境描绘: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种宁静致远的秋日景象,如“秋色入帘栊”,“水影摇晴空”,生动地展现了秋天的景色和氛围。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流露出内心的孤寂与超然,如“孤鹤寄寒声”,“落叶舞秋容”,表达了对高洁志趣的追求和对孤独生活的接纳。
  • 语言精炼:全诗用词简练,句式整齐,如“风卷残云”,“山光染霜树”,语言质朴却不失韵味,体现了古典诗词的精炼之美。
  1. 历史文化背景
  • 《九日小斋独作》创作于明末清初,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动荡变革之中,黄文灿的个人经历也反映了这一时代的特色。
  • 黄文灿的一生虽然未能实现个人的政治抱负,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却得到了后世的认可,其作品中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等诗句至今仍被传颂,显示了其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影响。

《九日小斋独作》不仅仅是一首诗作,更是黄文灿个人生活哲学和审美情趣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文人的才情与境界,也能够体会到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个人命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