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巡祠联

男儿死耳又奚言,若论唐室元勋,数百战功名,岂输郭李;
父老谈之犹动色,但吁扬州都督,亿万年魂魄,永镇江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张巡祠联》是黄体芳创作的一副对联,表达了对唐室元勋张巡的深切怀念和对其英勇事迹的赞美。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文学形式之一,以其韵律和谐、寓意深远而受到人们的喜爱。下面将详细介绍这副对联的内容、背景以及其历史意义:

  1. 内容介绍
  • 上联:“男儿死耳又奚言,若论唐室元勋,数百战功名,岂输郭李?”
    此句表达了对于张巡等唐室元勋的崇高评价。在历史上,张巡与许远共同守卫睢阳城,抗击叛将尹子奇的围攻。面对敌军的强大压力,张巡坚守城池,展现了极高的勇气和坚定的决心。这里的“男儿死耳又奚言”意味着即使是牺牲了生命也无需多言,因为这样的英雄行为是值得赞扬和尊敬的。
  • 下联:“父老谈之犹动色,但吁扬州都督,亿万年魂魄,永镇江淮。”
    此句描绘了人们在谈论张巡时激动的情感和对其不朽精神的崇敬。张巡不仅是一位勇猛的将领,也是深受百姓爱戴的英雄人物。他的忠诚和牺牲精神激励着后人,使得他的英名得以流传千古,成为后世敬仰的对象。
  1. 历史背景
  • 张巡祠的建立:张巡祠是为了纪念张巡、许远等人在对抗叛乱中的英勇表现而建立的。安史之乱期间,叛军多次攻打睢阳城,张巡率军英勇抵抗,最终坚守了城池。这场战役不仅体现了张巡个人的英勇,也展现了整个唐朝军民的坚定意志和民族气节。
  • 对联的创作:黄体芳作为对联的创作者,他在创作这副对联时,结合了自己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通过对张巡等历史人物的评价和赞颂,以及对张巡祠的描述,展现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及其文学造诣。
  1. 历史意义
  •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对联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历史意义在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通过歌颂像张巡这样的民族英雄,可以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坚守信念,勇敢斗争,为国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 促进文化交流:对联的创作和应用,促进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交流。黄体芳的创作,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文学才华,也为后来的文人墨客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机会,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

《张巡祠联》是一幅充满深意和情感的对联,它不仅仅是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赞颂,更是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抗争精神的传承和弘扬。通过对联的形式,黄体芳成功地传达了对张巡等历史人物的敬意以及对他们英雄事迹的缅怀。这不仅是对过去的一种回顾,更是对未来的一种激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