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死耳又奚言,若论唐室元勋,数百战功名,岂输郭李;
父老谈之犹动色,但吁扬州都督,亿万年魂魄,永镇江淮。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意象和关键词语来分析诗句的含义。
“男儿死耳又奚言”,这是说:男子汉大丈夫为国捐躯,死去又何足道呢?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为国尽忠的决心。
“若论唐室元勋,数百战功名”,这里说的是唐朝历史上有许多名将,他们历经数百场战斗,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诗人在赞扬这些名将的英勇。
“岂输郭李”,这里指代的是郭子仪、李光弼等唐代名将,他们在安史之乱中多次与叛军血战,为国立下赫赫战功。
“父老谈之犹动色”,这里的“父老”是说当地的老年人,他们谈论起这些名将在战争中立下的战功时仍然激动不已。
“但吁扬州都督,亿万年魂魄,永镇江淮”,这里的“扬州都督”是指唐代的李皋,他在江淮地区建立了不少农田水利设施,使得当地百姓生活得以改善。诗人在这里赞美了李皋的功绩。
【答案】
译文:
那些为国家献身的男儿已经死去,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如果要论及唐朝历史上的功臣,那么像郭子仪、李光弼等人经过数百场战斗建立的战功是不可比肩的。
虽然现在父亲们还在谈论这些名将,但他们谈论他们的时候仍然是激动不已。
只有扬州都督李皋,他的功绩永远地留在了江水淮河一带,让后人永远怀念他。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被贬为处士以后所作,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不满,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感慨。
全诗共八句,前四句是对唐朝名将的赞扬;五、六句是说现在的官员仍在谈论这些名将,但他们谈论他们的时候仍然激动不已,表现出他们的忠心耿耿;最后两句则是说李皋功绩永存,让后人永远怀念。
全诗结构严谨,脉络清晰,情感真挚,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