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汉,南北宋,儒林道学,集大成于二先生,宣圣室中人,吾党未容分两派;
十三经,廿四史,诸子百家,萃总目至万余种,文宗江上阁,斯楼应许附千秋。

【译文】

东西汉代南北宋代,儒林道学集大成于二先生;宣圣的弟子,我门下的人不容分两派。

十三经二十四史,诸子百家萃于总目至万余种;文宗江上阁,斯楼应许附千秋。

【注释】

  1. 儒林道学:指儒学和道家学说。
  2. 二先生:指孔子和孟子。
  3. 宣圣:指孔子。
  4. 吾党:即“吾道”或“吾学”,“我”的意思。
  5. 文宗:指文章的宗师,这里指王安石。
  6. 江上阁:指王安国(王文公)在杭州所建的读书处,又称王氏书堂。
    【赏析】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他一生主张变法,反对一切保守思想,其政治主张及变法运动对后世影响很大。此诗题于藏书楼之楹,赞颂其人学问博大精深,成就非凡。全诗从两个方面加以赞扬,一是学问方面的成就,二是文学成就方面。
    首句中”东西汉,南北宋”,以历史时间划分,分别指代了中国历史上的汉朝、宋朝两个朝代,表明作者认为这两个朝代都是儒学发展的高峰期,而孔子和孟子则是这俩个高峰的代表人物,因此作者称他们为”集大成于二先生”。第二句中”宣圣室中人”,是指孔子,这是对孔子的高度赞誉,”吾党未容分两派”,意思是说儒家的思想不应该被分为不同的派别,应该保持统一和谐。第三句中”十三经廿四史,诸子百家”,是对书籍数量的赞美,”萃总目至万余种”,是对书籍质量的赞美,表示这些书的数量之多,质量之高。第四句中”文宗江上阁”,是指王安国在杭州所建的书堂,”斯楼应许附千秋”,表示这座书堂应该与千秋万代相联系。整首诗充满了作者对王安国的敬佩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