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林依旧想当然,魂梦常萦故里天。
出宰资为慈慧果,归山续得钓游缘。
活人济世成生佛,净性谈诗熟篆烟。
赢我廿年消受福,老来蹑屐步能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禅林依旧想当然,魂梦常萦故里天。
出宰资为慈慧果,归山续得钓游缘。
活人济世成生佛,净性谈诗熟篆烟。
赢我廿年消受福,老来蹑屐步能前。
《次郑继农咏观音阁韵》是清代诗人黄光彬所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以其清新淡雅的风格、端重质朴的诗风而著称,在文学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作者背景:黄光彬是清代的一位进士,他与著名政治家李鸿章同科进士,历任荆州石首、安徽英山和安徽庐江等县令,留下了许多政绩。他的诗歌风格端重质朴,清新淡雅,深受当时文坛好评。
诗中意境:《次郑继农咏观音阁韵》描绘了一个禅林依旧,魂梦常萦故里的宁静场景。作者表达了归隐山林后的闲适生活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同时,诗中也有出宰资为慈慧果,归山续得钓游缘的描述,展现了他在官场上的历练以及从政之余的闲情逸致。
诗歌鉴赏: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的个人经历和思想感情,还透露出当时社会的某些面貌。例如,“活人济世成生佛,净性谈诗熟篆烟”这两句表明了作者在行医济世的同时,也醉心于诗书之中,形成了他独特的人生态度和艺术追求。
《次郑继农咏观音阁韵》不仅是黄光彬个人创作才华的体现,也是清代文人精神面貌的一种展现。通过对这首作品的深入解析,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深厚底蕴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