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梅花清影,流水桃花薄命。
一霎成烟乘雾去,要自无关春病。
是耶抑非耶?总算鸳肩重并。
事后思伊还幸,人力终难天胜。
多谢云英能慰我,莫汝一杯新茗。
剩小小香坟,还被风穿潮打。
离亭燕 过鹦鹉楼,玉娟出遗挂相示,并商移厝事,感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离亭燕·过鹦鹉楼》是一首描绘离别与相思情感的词作。下面,将从多个维度来解读这首作品:
从词的内容来看,“明月梅花清影,流水桃花薄命”等句子,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更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闲情逸致。在这首词里,黄人通过描写明月、梅花以及流水桃花,构建了一个既清丽又感伤的意境。这种以景抒情的方式,使得全词充满了浓厚的文艺色彩和个人情感色彩。
从艺术手法上讲,《离亭燕·过鹦鹉楼》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来加强表现力。例如,“明月梅花清影,流水桃花薄命”中,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式,将自然景物人格化,增加了诗意的美感。此外,词中的反复使用叠字“薄命”,如“一霎成烟乘雾去,要自无关春病。”等句式,也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性。
从文化背景上分析,《离亭燕·过鹦鹉楼》反映了清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倾向。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文人墨客常常借诗词歌赋来表达个人的情感体验和社会理想。黄人作为一名文人,其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思考。
从历史价值来看,《离亭燕·过鹦鹉楼》不仅是黄人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清代文人群体共同情感的一种体现。通过这样的作品,可以窥见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史和文化史具有重要意义。
黄人的《离亭燕·过鹦鹉楼》以其丰富的内容、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文化意蕴,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词的深入解读,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还能从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