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七首 其五

雁红蝉碧,凉雨生秋夕。
画里云山天咫尺,都是倦游踪迹。
少年银烛歌楼,如今襆被孤舟。
皱得一痕烟墨,不知多少离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清平乐七首·其五》是北宋诗人、词人项鸿祚所作,该词表现了一种深深的离愁别绪。以下将详细介绍这首词的艺术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1. 作者背景与创作动机
  • 项鸿祚的个人经历:项鸿祚,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出身于世代业盐筴的富裕家庭。然而,他的人生轨迹似乎并非一帆风顺。他的一生大起大落,与当时的另一位词人龚自珍并称为“西湖双杰”,这反映出他在文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和坎坷的经历。
  • 创作动机:项鸿祚的这首《清平乐》可能源自他对远方亲人或故地的回忆和思念。词中描绘了一幅秋日夜晚,凉雨生秋夕的画面,通过画里的云山和天咫尺,展现了他对故乡的深深怀念。这种情感可能源于他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
  1. 词作内容与艺术特色
  • 意象与画面:《清平乐七首·其五》以其细腻的画面感和丰富的意象,构筑了一个充满离愁别恨的意境。如“雁红蝉碧”和“凉雨生秋夕”,这些自然景象被赋予了深厚的情感色彩,反映了词人在特定情境下的情感状态。
  • 语言与风格:该词的语言清新淡雅,风格闲雅从容,体现了项鸿祚独特的艺术风格。结尾两句化用崔护《题都城南庄》意,以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心中蕴藏的惆怅无端,使得整首词的抒情效果更加强烈。
  1. 文化意义与社会影响
  • 宋代词人的代表作品:项鸿祚的这首词作为宋代词人的重要作品之一,不仅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变迁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 情感共鸣与传承价值:《清平乐七首·其五》中的深情厚谊,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引起广泛的共鸣。其词中蕴含的情感与人生哲理,成为后世文学创作的宝贵资源,对后代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平乐七首·其五》不仅是项鸿祚个人情感的一种抒发,更是北宋时期文人精神风貌的一种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与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感受到古人对于自然之美和人间之爱的深切表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