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四首 其一

叠鼓收寒,试灯风小珠帘卷。
玉梅消瘦倚窗枝,蟾月窥人浅。
十里银笙钿管,簇行云铜街绣软。
不如休去,花影重门,繁星一院。
谁念何郎,宿醒未解吟诗倦。
枕屏清泪溅潇湘,蜜炬香心短。
闲里华年自换,漏沈沈、天长信远。
春眠困顿,犹梦婆娑,舞葱歌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烛影摇红·其一·正月十四夜》是一首由梁清标所作,创作于清朝的诗歌。该诗描绘了一幅正月十四夜晚的美丽图景,通过绮阁寒轻、千门不闭等意象,展现了节日夜晚的繁华与宁静。《烛影摇红·其一·正月十四夜》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价值,也在历史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与背景:

  1. 作品原文
    绮户寒轻,千门不闭楼台晚。丽谯吹歇罢葳蕤,九陌香尘满。何处箫声近远。试华灯、春风庭院。闲身天许,游冶场中,流连歌管。暗想当年,团圞儿女清宵宴。

  2. 诗意解析

  • 诗的开头“绮户寒轻,千门不闭楼台晚”,描绘了节日夜晚的绮丽景象,千门万户皆未关闭,楼台在夜色中显得更加静谧而美好。
  • “丽谯吹歇罢葳蕤”,指的是远处传来的乐音随着夜晚的结束而逐渐消失,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九陌香尘满”,表达了街道上的花香和尘土混合的景象,增添了一种热闹而不失雅致的节日氛围。
  • “何处箫声近远”,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了箫声的悠扬,为读者勾勒出一幅音乐与夜色交织的画面。
  • “试华灯、春风庭院”,描述了人们在家中点着华美的灯笼,享受着春天庭院中的美景。
  • “流连歌管”表达了人们在欢庆之余,不愿离去,沉浸在音乐和歌声之中。
  • “暗想当年,团圞儿女清宵宴”,诗人回忆往昔的欢乐时光,那些团圆的夜晚和无忧无虑的孩子们,让诗人心中涌起一股怀旧之情。
  1. 文化背景
  • 这首《烛影摇红·其一·正月十四夜》创作于清朝,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士的生活习惯和文化追求。
  • 在古代中国,正月十四日被认为是春节前的重要日子,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这首诗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烛影摇红·其一·正月十四夜》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它让我们得以窥见清朝时期的节日风俗和社会生活。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鉴赏,不仅可以欣赏到优美的文学艺术,还可以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