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明月引

是谁深院夜调笙,雾冥冥,月盈盈。
过了烧灯,时节峭风轻。
几日后堂新拢锁,闲绣谱,冷湘奁、掩画屏。
画屏画屏最无情,天又明,寒渐生。
唤也唤也,唤不应、一枕春酲。
偏我销魂,人听卖花声。
碎剪梦云裁恨句,寻晚燕,盼昏鸦、寄与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江城明月引”是南宋末年词人陈允平的一首词作,又名《和白云赵宗簿》。这首词创作时间不详,但根据其内容推测应属于宋末元初时期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作品:

  1. 作者及生平简介
  • 陈允平:作为南宋末年的词人,字君衡,别号西麓,出身于四明鄞县(今浙江宁波市鄞县)。他在德祐元年时因图谋恢复旧朝而被捕,后经同官袁洪营救获释。他的一生经历了从官场到隐居的转变,晚年选择在四明湖隐居,远离政治纷争。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陈允平生活在南宋末年至元初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仍。在这样的背景下,他的词作往往带有深沉的历史感和时代的悲凉。
  • 创作动机:尽管陈允平在政治生涯中有过被捕的经历,但他并未因此放弃文学创作。他可能因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家乡的思念,借助诗词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志向。
  1. 作品特色与主题
  • 抒情手法:陈允平的《江城梅花引》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著称,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来抒发个人的情感体验,如“雨馀芳草碧萧萧”,“暗春潮。荡双桡”。这些句子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也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
  • 象征意蕴: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例如,“紫凤青鸾”等意象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美感,还象征着美好而又虚幻的事物,反映了词人的失落和哀怨之情。
  1. 艺术风格与影响
  • 艺术风格:陈允平的词作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善于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人物的情感变化和景物的美。如“素纨犹在,真真意、还倩谁描”,这句表达了词人对往昔美好的回忆以及现在的无力改变。
  • 文化传承:《江城梅花引》不仅是宋末元初文学的重要作品,也是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瑰宝。它不仅展现了宋代词风的演变,也为后世文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和艺术表达方式。

陈允平的《江城梅花引》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词作,更是一部承载着丰富历史和文化意义的艺术作品。通过对这首词的研究和赏析,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还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