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记得登山约,风声雨声催醒。
出郭浓阴,平堤新涨,此去柴桑村静。
寺门深迥,剩满地苍云,马蹄不稳。
人语吹来,重楼高倚万松顶。
还向虚亭坐久,听泉穿径竹,尘念都冷。
猿定安禅,鸟啼入梵,只有老僧心领。
经床试茗,却回忆年年,总孤清景。
犹是寻诗,一钟烟外暝。
齐天乐九首 其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齐天乐九首 其七》是宋代词人项鸿祚的作品。
《齐天乐九首 其七》中,“梦中记得登山约,风声雨声催醒”描绘了词人在梦中与友人相约攀登山峰的景象,随后被风雨声唤醒的情景。这种描写营造了一种既宁静又充满期待的气氛。接着,“出郭浓阴,平堤新涨,此去柴桑村静”则展现了词人离开热闹的都市,前往一个安静的乡村景象。这里的“柴桑”可能指的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隐士陶渊明,他的田园诗和隐逸生活成为了后世文人向往的理想状态。在“寺门深迥,剩满地苍云,马蹄不稳”中,通过描述寺庙的宏伟与周围的自然景观,营造出一种庄严而神秘的氛围。同时,“人语吹来,重楼高倚万松顶”则表达了词人对古刹中宁静生活的向往。
《齐天乐九首 其七》不仅是一首描写个人情感的词作,也反映了南宋时期社会文化的某些特征。例如,“猿定安禅,鸟啼入梵,只有老僧心领”描绘了词人在寺庙中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此外,通过这些细腻的情感表达,项鸿祚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既有现实感又带有超脱色彩的艺术世界。
《齐天乐九首 其七》不仅以其优美的词句和深远的意境著称于世,更是一部能引发人们深思的作品。通过对这一文学作品的深入阅读与理解,人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宋代词坛的风貌以及当时社会文化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