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眉唤客停船暮,空祠尚临寒渚。
络径藤荒,支亭石断,茆屋两间谁住?
羊裘在否?
算如此青山,尽容渔父。
剩我闲来,绿尊聊为酹芳醑。
登临试寻旧迹,是参军去国,晞发歌处。
七里滩声,一江帆影,阅尽斜阳今古。
天涯倦侣,问何日归休,再盟鸥鹭。
只恐先生,厌人行役苦。
齐天乐九首 其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齐天乐九首》是南宋词人姜夔的作品,而非邵亨贞所作。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详细介绍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作者简介:《齐天乐九首》是南宋词人姜夔的作品集,其中“其四”名为《齐天乐·庾郎先自吟愁赋》,此词为姜夔在南宋时期所创作,通过咏蟋蟀之声,抒发了深沉的家国之痛。《齐天乐》这一词牌名源自周邦彦的《齐天乐·秋思》,双调一百二十字,前后段各十句,五仄韵。
文学赏析:词中描绘了一个凄清的秋天傍晚场景,碧梧庭院中的秋声早早响起,暮天的云影被雨送凉蝉和风欺倦翼的声音笼罩。在这样的环境中,作者通过疏窗、犀押帘、画屏灯冷等细节,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哀愁的氛围。节序依然,旅怀常叹流景。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与哀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中人们对于自然变迁的感慨。
历史影响:《齐天乐九首》作为南宋词坛的重要作品,其艺术成就和深远影响一直备受推崇。姜夔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体现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在后世被多次引用和传颂,成为中国古代诗词宝库中的瑰宝。
文化传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词是表达情感和文化内涵的重要方式。姜夔的《齐天乐》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影响了无数后来的诗人和学者。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这些作品都被视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齐天乐九首》不仅是姜夔个人艺术风格的集中展现,也是南宋时期文人心态与时代特征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这一作品的学习与研究,不仅可以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还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文化气息和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