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眉唤客停船暮,空祠尚临寒渚。
络径藤荒,支亭石断,茆屋两间谁住?
羊裘在否?
算如此青山,尽容渔父。
剩我闲来,绿尊聊为酹芳醑。
登临试寻旧迹,是参军去国,晞发歌处。
七里滩声,一江帆影,阅尽斜阳今古。
天涯倦侣,问何日归休,再盟鸥鹭。
只恐先生,厌人行役苦。

【注释】

画眉:指女子画眉,古代女子的一种美容方法。

停船:在岸边停下船来。

络径:纵横的小路。

支亭:小亭子。

茆(mao):茅草。

羊裘:用羊毛织成的裘衣,这里借指隐士或隐者。

蓑(suo):用草编的雨衣。

酹芳醑(lèi fāng wǔ):把酒洒在地上,表示祭奠。

参军:参军是官名,这里代指词人自己。

晞(xī)发:晒发,即晒太阳。

七里滩声:泛指七里滩一带水波的声音。

鸥鹭(ōulù):水鸟,这里借指隐居生活。

只恐:只怕。

厌人行役苦:讨厌人在外奔波劳累。

行役苦:在外奔走劳苦。

【赏析】

上片起首二句,写登楼所见。“画眉唤客”一句承前启后,引出了诗人对闲居生活的向往之情。“空祠”三句描写了江边寒渚的景象。“支亭”二句描写了荒废的驿站,以及那两间无人的茅屋。“羊裘在否?”一句,既写出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又暗含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算如此青山”二句则写出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暗喻自己的志向远大。“剩我闲来”二句,写出了自己在闲来无事时,常常到绿尊亭饮酒作乐,以抒发心中的郁闷之情。

下片起首二句,点明了登高的原因。“登临”二句,描绘了诗人登山途中所见之景。“七里滩声”“一江帆影”等词,都形象地勾勒出了一幅壮丽的画面。“天涯倦侣”,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身份背景。“问何日归休”二句则是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憧憬和期盼。“只恐先生”二句,既是诗人对自己的一种自我解嘲,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批判。

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山水的赞美,又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