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童莫唱青林乐,清商暗吹愁到。
桐翠垂檐,槐黄糁径,吟断露昏烟晓。
疏帘梦觉,待写入琴丝,和成凄调。
冷落齐纨,一襟哀怨更谁吊。
年年蜕痕未换,剩西风鬓影,难寄幽抱。
碧树无情,斜阳易晚,消受凄凉多少。
余音自袅,忍唤得秋来,顿教秋老。
漫约孤蛩,背灯啼夜悄。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综合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全诗,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词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此题考核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重点考核情感,赏析时要关注形象,从形象入手,抓住景物特征,用生动的语言再现画面;从表达技巧方面分析要关注抒情方式的选择,根据景物或人物的特征来分析表达的技巧,同时注意考虑其用典的目的,还要注意分析作品的意境特点。
“山童莫唱青林乐,清商暗吹愁到。”意思是:不要让山童唱起青林之乐,那悠扬的清商声暗地传来了愁绪。“清商”“愁到”,点出诗人此时愁闷的心情。
“桐翠垂檐,槐黄糁径,吟断露昏烟晓。”意思是:梧桐的翠绿垂下屋檐,槐树叶子金黄洒满小道,我吟哦不停直到露珠昏黄,烟雾迷漫。“桐翠”“昏黄”“吟断”“露昏”“烟晓”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
“疏帘梦觉,待写入琴丝,和成凄调。”“疏帘”是形容窗帘稀疏,“梦觉”,指睡醒后的感觉。“入琴丝,和成凄调”是写自己弹琴抒怀。这一句写出了诗人夜深人静之时弹琴以遣愁的情景。
“冷落齐纨,一襟哀怨更谁吊。”意思是:被冷落的洁白的丝织品,满腔的哀伤怨恨又让谁来同情呢?“齐纨”指的是洁白如雪的丝绸。“哀怨”指内心的悲愤与忧愁。
“年年蜕痕未换,剩西风鬓影,难寄幽抱。”意思是:岁月匆匆,年年新发尚未脱落,只有那西风中飘动的鬓发,难以寄托自己的心曲。这一句写诗人年华老去,内心愁苦无法排解,只能借酒浇愁,然而愁苦依然在心头挥之不去。
“碧树无情,斜阳易晚,消受凄凉多少。”的意思是:那些无情的树啊,斜阳西下,易使人感到凄凉,能承受多少这样的凄凉。“碧树”、“斜阳”是描写自然景物。“消受”是指经受,承受的意思。这一句写诗人感叹时光飞逝,人生多舛。
“余音自袅,忍唤得秋来,顿教秋老。”意思是:余音袅袅不绝于耳,不忍心再召唤秋天到来,可秋天已经不知不觉地走到了尽头。这一句写诗人感慨岁月流逝,生命短暂的无奈之情。
“漫约孤蛩,背灯啼夜悄。”“漫约”指随意安排。这两句意思是:我随便约请一声蟋蟀,它便背着灯在寂静的夜里鸣叫不停。“孤蛩”是蟋蟀的别称。这一句写诗人孤独寂寞,借蟋蟀之声抒发自己的悲凉之情。
【答案】
①“山童莫唱青林乐”,山童不唱青林中的欢快乐曲,因为那里有令人愁闷的清商之声在悄悄飘送过来。“青林”是山林的意思。②“桐翠垂檐,槐黄糁径”,窗外的梧桐叶翠绿下垂,门前的小路上槐花金黄一片,这景象勾起了诗人的愁思:“垂檐”“黄糁”,都暗示着萧瑟的秋风。③“吟断露昏烟晓”,诗人吟诵不已,直到天明。“吟断”“昏”“晓”都表现出诗人的凄苦心境。④“冷落齐纨,一襟哀怨”,这两句写诗人面对落寞的景象而心中无限伤感。“齐纨”是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泛指洁白如雪的绢帛。“哀怨”指内心的悲愤与忧郁。⑤“年年蜕痕未换”,诗人说:岁月匆匆,年年新发尚未脱落,只有那西风中飘动的鬓发,难以寄托自己的心曲。“年年”“西风”都是暗示着岁月流逝。⑥“碧树无情,斜阳易晚,消受凄凉多少”,“无情”指无情的自然景观,“斜阳”是夕阳西下。这句写诗人感叹时光飞逝,人生多舛。⑦“余音自袅,忍唤得秋来,顿教秋老”,余音袅袅不绝于耳,不忍再召唤秋天到来,可秋天已经不知不觉地走到了尽头,这一句写诗人感慨岁月流逝,生命短暂的无奈之情。⑧“漫约孤蛩,背灯啼夜悄”,“漫约”指随意安排。这两句意思是:我随便约请一声蟋蟀,它便背着灯在寂静的夜里鸣叫不停。“孤蛩”是蟋蟀的别称。这一句写诗人孤独寂寞,借蟋蟀之声抒发自己的悲凉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