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槛书床共绿阴,蕙炉烟袅昼愔愔。
萧闲不受一尘侵。
玉雪青瓯挑茗眼,乌丝小字习琴心。
更携纨扇索新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镜槛书床共绿阴,蕙炉烟袅昼愔愔。
萧闲不受一尘侵。
玉雪青瓯挑茗眼,乌丝小字习琴心。
更携纨扇索新吟。
《浣溪沙十八首 其六》是清代词人项鸿祚创作的一首词,此词描绘了作者在春日的闲适生活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下面是关于项鸿祚及其作品的详细介绍:
创作背景:项鸿祚(1798~1835)清代词人。原名继章,后改名廷纪,字莲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与龚自珍同时为“西湖双杰”,其词多表现抑郁、感伤之情。他一生大似纳兰性德,家世业盐筴,巨富,至君渐落,但一生穷愁而卒。其词作多反映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
作品原文:
镜槛书床共绿阴,蕙炉烟袅昼愔愔。萧闲不受一尘侵。
玉雪青瓯挑茗眼,乌丝小字习琴心。更携纨扇索新吟。
诗词赏析:这首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宁静的书房中读书、品茶、弹琴的生活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平静和对生活的热爱。尤其是”萧闲不受一尘侵”一句,表达了作者超脱世俗,不被外界纷扰所影响的心态。此外,词中还蕴含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和对艺术的追求。
《浣溪沙十八首 其六》不仅是项鸿祚个人情感和艺术追求的体现,也是清代文人心态和生活方式的一种反映。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也能从中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