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四首 其四

几时飞上瑶京,月中环佩珊珊静。
朦胧似醉,悠扬似梦,迷离似影。
真个曾销,黯然欲别,凄凉谁省。
寄相思只在,黄泉碧落,听一片,啼鹃冷。
楚些歌残漏永,翠帘空,篆香温鼎。
梨云罩夜,絮烟笼晓,梧阴弄暝。
来不分明,去无凭据,旧情难证。
待亭亭倩女,前村缓步,唤春风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龙吟四首其四’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作品,该作品收录于《稼轩词笺注》。这首词以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情感为主,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以及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详细介绍:

  1. 词题与创作背景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词。辛弃疾在创作此词时,正值宋金战争期间,他通过这首词表达出他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个人英雄主义情怀。
  • 这首词作于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夏,当时辛弃疾担任滁州知州,他在游赏赏心亭时所作。
  • 辛弃疾在词中不仅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还表达了自己渴望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愿望。
  1. 词的内容解析
  • 开篇描述:“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辛弃疾通过“我来吊古”这一设问,展现了他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他内心的忧郁和失落。
  • 情感抒发:“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这里,辛弃疾通过“把吴钩看了”来表达自己对于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无奈,以及他对于无法实现自己抱负的深深哀叹。
  • 景与情的关系:“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通过对过去英勇战斗的回忆,辛弃疾表达了他对过去的怀念和对自己英雄梦想的执着追求。
  • 结尾的期盼:“把酒问青天。”辛弃疾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疑问,即向苍天发问,表达他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感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1. 艺术特色分析
  • 意象运用: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如“吴钩”“栏杆拍遍”等,这些意象丰富了词的内涵,也增强了词的情感表达力。
  • 对比手法:通过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英雄主义进行对比,辛弃疾突出了自己作为普通文人的无力感与英雄梦想的矛盾。
  • 语言风格:辛弃疾的语言风格独特,既有豪放派的气势,又不失婉约派的情感细腻,这种风格使他的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哲理思考:这首词不仅表达了辛弃疾的个人情感,还融入了深刻的哲理思考,如对天命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使得整首词具有更高层次的艺术内涵。
  1. 文化影响评价
  • 历史地位:辛弃疾的这首词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反映了宋金时期的历史背景,还体现了辛弃疾个人的思想感情。
  • 后世评价:《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受到了后人的高度评价,被后人视为辛弃疾诗词中的佳作之一。
  • 影响范围:这首词的影响力不仅限于宋代,它还影响了元代及以后的一些文学创作,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灵感和借鉴。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词作,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历史感悟的作品。辛弃疾通过这首词,展示了他的英雄主义情怀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和个人命运的纠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