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四首 其三

兰烬黦湘屏,蛛网帘钉。
林莺捎落护花铃。
撒尽榆钱飘尽絮,春也零星。
月又上窗棂,风又泠泠。
坠欢如梦不曾醒。
只有乌龙眠自在,绿草闲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浪淘沙》四首之《其三》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以下是对该诗的介绍:

  1. 作品背景: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当时刘禹锡在淮南节度使杜佑的幕府中任记室。这一时期,政治环境相对稳定,经济文化也相对繁荣,因此刘禹锡有机会创作许多优秀的诗歌。
  2. 主题内容:《浪淘沙·其三》主要描写了汴水东流的景象,以及淮河春天的美景。”虎眼文”形容河水的波涛汹涌,”鸭头春”则描绘了淮河两岸春色初现的美丽景象。诗通过这两方面来展现黄河岸边的自然风光和春天的生机。
  3. 艺术手法:刘禹锡在这首诗中运用了象征和比喻等艺术手法。”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这一名句,不仅生动刻画了黄河岸边淘沙的艰辛,而且暗喻了人生旅途中的艰辛与考验,寓意深远。
  4. 情感表达: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旅途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的赞颂。通过描绘河流的动态美和静态美,诗人抒发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5. 历史评价:作为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代表作品之一,《浪淘沙·其三》不仅在当时受到广泛赞誉,而且在后世也广为传颂。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6. 文化价值:该诗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价值,还在历史文化传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生活风貌和文化特点,是研究唐代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重要资料。此外,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唐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7. 影响传承:《浪淘沙·其三》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文人墨客都曾模仿或借鉴这首诗的艺术手法来创作自己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这首诗的地位不可忽视,被视为唐诗的经典之作。

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三》是一首富有哲理和美感的佳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黄河岸边的壮丽景色及春天的生机勃勃,同时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思。这首诗不仅是刘禹锡诗歌创作中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华诗词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