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宫春 绿窗

灯宵才过又花朝。
风景恶相撩。
绿窗何事送无聊。
闲看金步摇。
红鸭桥头人寂寂,皇姑庙后水遥遥。
荏苒佳期不定,恼杀木兰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月宫春·绿窗》是清代诗人邹祗谟创作的一首词。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探索《月宫春·绿窗》的作者、创作背景、主题、艺术特色以及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1. 作者简介
  • 邹祗谟,字士,号程村,武进(今江苏常州)人。他出生于清初顺治年间,是当时有才华的文学家。邹祗谟于顺治十五年戊戌(1658年)登进士,之后曾任职并参与编纂工作,如《远志斋集》的编撰。
  • 邹祗谟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他在官场经历多次波折。尽管如此,他依然保持了文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其作品多反映了他对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
  1. 创作背景
  • 根据现有资料显示,《月宫春·绿窗》的创作时间不详,但可推测该诗可能是在某种心境下产生的。这种心境可能与诗人的生活际遇、个人遭遇或对时代变迁的感慨有关。
  • 由于历史资料限制,关于该诗创作时的具体环境和情境无法详述,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反映了作者在某一时期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哲学思考。
  1. 主题思想
  • 《月宫春·绿窗》通过描绘灯宵花朝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于时间流逝和个人情感变化的感概。诗人通过对风景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无奈的心情。
  • 诗中的“荏苒佳期不定”和“恼杀木兰桡”,揭示了一种对命运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追求未能如愿的失落。
  1. 艺术特色
  •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月宫春·绿窗》运用了典型的诗词表现手法,如意象的选取和隐喻的使用,都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 诗的结构严谨,语言优美,通过对景物的细腻刻画,抒发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尤其是对绿窗、金步摇等物品的描写,增添了诗歌的层次感和画面感。
  1. 文学史地位
  •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月宫春·绿窗》作为邹祗谟的作品之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清代中期文人的文学风貌,也为后世研究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提供了珍贵的素材。
  • 此外,《月宫春·绿窗》也常被引作研究清代诗词风格和技巧的范本,对理解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月宫春·绿窗》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词,更是一幅充满哲思的艺术画卷。它通过简洁的文字,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画面,使读者能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波动。对于爱好诗词的朋友来说,了解和品读《月宫春·绿窗》,无疑会是一种心灵的享受和文化的体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