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独对云屏。
凤胫自青青。
待伊来也,温存锦瑟,排待银笙。
暗笑薄情真个懵,全不听、城上三更。
偏教看尽,绣窗月上,花影分明。
极相思 赋得有约不来过夜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极相思·赋得有约不来过夜半》是明末清初董以宁创作的一首词,由邹祗谟的诗句“小楼独对云屏。凤胫自青青”引出,描述了作者等待心上人不至的情景。
董以宁,字文友,号宛斋,江南武进人,是明代后期与陈维崧、邹祗谟、黄永并称“毗陵四子”的著名文学家。他工于诗词文章,后专研历法、乐律等学,晚年则长于《易》、《春秋》,聚集门徒讲授儒学。他的一生多姿多彩,不仅在文学上有卓越的成就,还在音乐方面有所涉猎。
《极相思·赋得有约不来过夜半》是董以宁的作品,其中“玉箫阁在花茵,留记月波痕”描绘了一座美丽的建筑,它见证了作者与爱人的约定,同时也象征着美好而短暂的爱情。诗中描述了一个静谧的夜晚,主人公独自守候着心爱的人,期待她的归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的光芒逐渐移动,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爱人的缺席。
董以宁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逝去爱情的怀念和哀愁。诗中的“明知不是,伊家屧响,聊且开门”透露出一种无奈和悲伤。尽管知道不可能再见到心爱的人,他还是决定打开门,希望对方能突然出现。诗中的情感层次丰富,既有期待的甜蜜,也有离别的忧伤,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极相思·赋得有约不来过夜半》不仅是董以宁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它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让读者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