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江南客,燕市登高,还向南郊集。
秋山苍翠滴,染双林、媚我题诗江笔。
佐酒有黄花,又兼是、天青云碧。
任吾侪、狂歌痛饮,帝城生色。
凭阑遥指虚空,冉冉斜阳,听雁声嘹呖。
此时云乐极。
更何必、翠管银罂方适。
景物有何常,能得趣、时时堪怿。
不然富贵徒苦耳,甚为可惜。
龙山会 九日中顶登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龙山会》是清代文学家袁枚创作的文言散文,共二十篇。该作品主要记录了袁枚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九月至十二月间在南京龙山的游历见闻。其中第九篇为《九日中顶登高》。
原文如下:
“余以十月十七日自金陵登燕子矶而东,遂由焦山南麓登北固山,循山北麓西转,入北固亭,又西上石笋寺,出其前门,循西山北向西南行,半里,过观音洞,一里,入小孤山。
从小孤山西下,一里至山下,有石梁跨溪上,水从石梁下,石梁亦无级可登,乃就溪右大石侧,攀其上,循溪而西,三里,逾溪桥西,有小径直入山腋。
从径左折而西北上者,则路也;从径右转而东北入者,则峡道也。余从之东北上,共三里,至峡底。
峡底有水成潭,潭中巨石当其口,是为石燕洞。其内石峰耸起,如剑脊插天;其外峭壁环立,如削成斧剁。
潭上又有巨石,覆莲叶形,横绝水中,即所谓石燕岩也。
余既入洞,即循其北崖东转。
又二里而抵洞西之崖。
时已薄暮,不辨东南西北,惟觉山气清凉,松声谡谡,似闻人语笑声。
余欲返棹,忽闻舟人呼曰:‘此非中顶登高地耶?’余始悟前所望烟云深处,即此矣。
于是溯流而上,渐涉平畴,复至山巅。
其巅有庙数楹,倚北山之下,而南临深池。池中有亭翼然,盖即中顶之名。
时已薄暮,不及入谒,但望之而已。
盖余来时,已届重阳,故有登高之题;及至山顶,则夕阳已衔山尽矣。
盖自金陵至此,凡五日。余往返山中,仅得一日。
是日虽无他奇景,而山势开阖、水光吞吐,亦足以娱目适意。
余因忆昔与友人登金山寺后海塔,及游栖霞寺之近旁,皆不及此地远甚;且山势回抱,水光吞吐,亦胜于金山、栖霞远甚。
舟人犹呼曰:‘此非中顶登高地耶?’余乃知此即中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