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祠联

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还,惟有几篇新乐府;
苏州怀刺史,湖山之曲,尚留三亩旧祠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白居易祠联》是梁章钜创作的一副对联。这幅对联不仅描绘了白居易的文学成就,还体现了他身后的纪念与传承。以下是具体介绍:

  1. 创作背景
  • 作者信息:梁章钜,字闳中,晚号退庵,祖籍福建长乐,后迁居福州。嘉庆七年(1802)进士,官至两江总督。著有《藤花吟馆诗抄》《退庵诗存》《退庵文存》《浪迹丛谈》《浪迹续谈》《浪迹三谈》《退庵随笔》《枢垣纪略》《退庵所藏金石书画题跋》《归田琐记》等。
  • 创作时间:《白居易祠联》的创作时间为未详细记录,但可以推测是在梁章钜任两江总督期间或之后。
  1. 对联内容
  • 上联:“行藏何足辨,名山大业定生前。”这一句表达了白居易一生致力于文学和政治事业的精神,认为他的行藏(行为和藏身之处)并不需要外界的辨识,他的大业(指政治上的功绩)已在生前奠定。
  • 下联:“南阳开裔叶,白女儿白金銮。”这句下联则具体提到了白居易的女儿白女娃的故事。据传,白居易为白女娃购买了终南山紫石刊刻的《北山移文》,使得白女娃得以在南阳开疆扩土,留下了后代。
  1. 文化影响
  • 文学价值:《白居易祠联》不仅展现了白居易的文学成就,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于诗歌创作的重视。通过这样的对联,可以让后人更好地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
  • 历史意义:作为苏州虎丘山下的白居易祠堂的楹联,它不仅是对白居易个人生平的赞颂,也是对其文学精神的一种传承。这种形式在古代中国是一种表达敬意和纪念的重要方式。
  1. 艺术特色
  • 对仗工整:这副对联在字数、声韵、意境等方面都做到了对仗工整,体现了古典诗词的美学特征。
  • 寓意深远:通过对白居易及其作品的赞颂,以及对家族后代的祝愿,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期望。
  1. 社会影响
  • 教育意义:作为文学作品,《白居易祠联》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可以作为语文教学的素材,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 文化传承:通过对这副对联的研究和欣赏,可以增强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白居易祠联》不仅在文学上有其独特地位,也在历史、文化和社会层面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研究唐代文学和书法艺术不可多得的资料,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