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还,惟有几篇新乐府;
苏州怀刺史,湖山之曲,尚留三亩旧祠堂。
【注释】:
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还,惟有几篇新乐府;
苏州怀刺史,湖山之曲,尚留三亩旧祠堂。
白居易祠联
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还,惟有几篇新乐府;
苏州刺史,湖山之曲,尚留三亩旧祠堂。
【赏析】:
这是一副嵌“唐”、“苏”二字于句首的楹联。此联上下两联对仗工稳,意蕴深远,堪称佳作。
“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还,惟有几篇新乐府。”
上联“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还,惟有几篇新乐府”,出自唐代大文学家白居易的《新乐府序》。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是中唐时期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平易近人,因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白居易在《新乐府序》里,把“诗”分为两类:“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说也;其言美而淫,将见之者难听也。”他主张写诗应该“惟陈子昂、杜甫巨然为能有所不能及”。所谓“新乐府”,就是白居易所提倡的新体诗,这种诗既通俗,又有味,便于百姓了解国家大事和人民疾苦。
“苏州刺史,湖山之曲,尚留三亩旧祠堂。”
下联“苏州刺史,湖山之曲,尚留三亩旧祠堂”,出自宋代文豪苏轼的《次韵刘贡甫书所见》,其中“湖山之曲”暗喻苏州美丽的湖光山色以及苏州刺史的政绩。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父子三人”(另有一说法是“一门三学士”),他们父子三人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整副楹联以白居易和苏轼两位名人为切入点,表达了作者对二人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