舣棹重经落照湾,古松残碣一追攀。
殿门雨过金书湿,石径云荒碧藓斑。
沙拥墓潮垂钓坐,江翻寒月覆舟还。
摩挲遗像空归去,那得机缘似夹山。
泊西林禅子道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泊西林禅子道场》是清代诗人董含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描绘了诗人重游旧地时所见到的风景与内心的感慨。
《泊西林禅子道场》的原文如下:
舣棹重经落照湾,古松残碣一追攀。 殿门雨过金书湿,石径云荒碧藓斑。 沙拥墓潮垂钓坐,江翻寒月覆舟还。摩挲遗像空归去,那得机缘似夹山。 枫溪晓发栅外渔灯明灭,林间烟霭霏微。自起呼童贳酒,紫螯黄雀纷来。
诗中描述的场景生动而具有画面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当年的足迹之中。诗中“舣棹重经落照湾”,表达了诗人再次来到这片风景时的情感状态;“殿门雨过金书湿,石径云荒碧藓斑”则展现了寺庙门前因雨水而变得模糊的金色文字和因时间流逝而显得荒芜的石径。这些细节都透露出一种历史的沉淀和时间的无情。同时,诗人也通过“沙拥墓潮垂钓坐,江翻寒月覆舟还”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以及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的最后一句“摩挲遗像空归去,那得机缘似夹山”,则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对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感。夹山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历史人物或地点,在这里象征着一种理想或是追寻的机会。然而,现实却是“那得机缘似夹山”,即这样的机缘似乎遥不可及,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机遇的深刻思考。
《泊西林禅子道场》不仅以其优美的诗句捕捉了自然景观的美,更以其深邃的内涵引发了读者对生命、历史与未来的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鉴赏,人们可以感受到董含作为一位诗人的才华与深度,以及他如何通过诗歌与读者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