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当湖塔院眺乍浦诸山

登临还极目,浩荡踏金鳌。
近海涛声壮,连山雾气高。
岸腥鱼集网,霜冷雁投壕。
野渡归来晚,秋风绕桔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当湖塔院眺乍浦诸山》是董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该诗作于清朝顺治十八年,是清代诗人董含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更通过细腻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董含,字阆石,号榕庵,又号蒪乡醉客,是清初江南华亭的著名文人。他出身书香世家,顺治十八年进士及第,因奏销案被黜。尽管仕途坎坷,但董含在诗文创作上颇有成就,善诗文,尤以五言律诗见长。
  2. 诗歌原文:登临还极目,浩荡踏金鳌。 近海涛声壮,连山雾气高。 岸腥鱼集网,霜冷雁投壕。 野渡归来晚,秋风绕桔槔。
  3. 诗歌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壮丽的自然画卷。“登临还极目,浩荡踏金鳌。”首句便点明了诗人登高远望的情景,展现出开阔的视野和豪迈的情怀。接着“近海涛声壮,连山雾气高”两句,通过对海涛和山雾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宏大而神秘的自然氛围。“岸腥鱼集网,霜冷雁投壕。”则生动地捕捉到了海边捕鱼和大雁归巢的场景,增添了诗中的生活气息。“野渡归来晚,秋风绕桔槔。”表达了诗人在傍晚时分返回野渡,感受到秋风拂过桔槔(一种农具)的意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自然的壮美也有人文的温情,是清代诗歌中的佳作。

《游当湖塔院眺乍浦诸山》不仅作为董含个人文学成就的象征,也成为了研究清代文学、特别是江南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风貌的重要文献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