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 秋思

秋浦溶溶。
秋岭重重。
怅登临、水杳山穷。
愁人心上,何处相逢。
在雁声边,叶声外,雨声中。
三秋作客,十年心事,恨迢遥、芳讯难通。
炉烟初碧,灯芯徒红。
任羁怀冷,吟怀淡,酒怀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行香子·秋思》是董俞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将秋天的萧瑟与作者内心的孤寂完美地融为一体,展现了一种超脱于尘世之外的高洁情怀。

从艺术手法来看,《行香子·秋思》中运用了典型的意象组合,如“秋风”、“落叶”、“翠竹”、“黄莺”等自然元素,不仅烘托出季节的氛围,更深刻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这些意象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得整首词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

词中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不同景物的描绘形成鲜明的对照。例如,在描绘秋天景色的同时,也不忘提及春天的景致,以此来反衬秋天的萧索和自己的孤独。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文本的表现力,也让读者能更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变化。

《行香子·秋思》中的抒情色彩浓厚,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对自然的深刻感悟。通过对秋风、落叶、翠竹等自然元素的描写,不仅传达了季节的变化,更抒发了作者对于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这种抒情方式使得整首词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描述,而是深入到了情感的核心,触及了人性中最深层的需求和渴望。

《行香子·秋思》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词作,更是一种文化和审美的体现。它通过精妙的构思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同时,这首词也是董俞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反映了作者对于生活的独到见解和深刻的思考。

《行香子·秋思》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情感内涵,不仅在文学领域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审美体验和深刻的思想启示。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诗词艺术的独特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