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望江南 其十二 为友人悼歌姬桐月

江南好,孤馆又新秋。
明月正圆偏作晕,彩云欲散迥难留。
暮雨更添愁。
闲思遍,曲巷少年游。
灯下卸头簪茉莉,帐中含笑拨箜篌。
往事最风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双调望江南 其十二 为友人悼歌姬桐月》是一首表达对逝去友人歌姬的深切怀念和哀悼的诗歌。下面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作者、内容和艺术特色:

  1. 作者介绍
  • 董俞:清代诗人,具体生平不详,但已知其创作了许多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及个人情感的作品。
  1. 作品概述
  • 诗题:双调望江南·为友人悼歌姬桐月。
  • 形式与格律:此诗为七言绝句,体现了古诗中常见的押韵和对仗特点。
  1. 背景解析
  • 时代背景:该诗可能创作于清朝中叶,反映了当时文人的情感世界和社会风貌。
  • 文学意义:通过细腻的描述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情和美好事物的珍视。
  1. 内容分析
  • 开篇描写:诗的前两句“江南好,六曲画屏开。真个有情怜宋玉,未应轻折在章台”描绘了江南的美丽景色和对宋玉的同情,暗示了歌姬的身份和遭遇。
  • 人物情感:“弱柳作腰长自颤,夭桃靧面益生妍。一笑更嫣然”通过对歌姬外貌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其美丽和才艺的赞赏。
  • 结尾感慨:诗的最后两句“闲思遍,曲巷少年游。灯下卸头簪茉莉,帐中含笑拨箜篌”则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歌姬生前生活的回忆。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诗歌语言优美,用词考究,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情感表达:全诗洋溢着对歌姬深深的怀念和哀痛之情,情感真挚,直扣人心。
  • 结构布局:结构紧凑,层次分明,首尾呼应,体现了古典诗词讲究的起承转合。

《双调望江南 其十二 为友人悼歌姬桐月》不仅是一首表达对友人歌姬深情怀念的诗歌,也是研究清代文人情感世界和社会风貌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审美观念,也能感受到古代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