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望江南 其九 为友人悼歌姬桐月

江南好,乌桕夜乌啼。
楚峡乍逢真似梦,隋楼欲到忽生迷。
何异武陵溪。
灯如昼,檀板翠眉低。
金谷好花曾共赏,翠屏纤手忆同携。
醉墨曩时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双调望江南 其九 为友人悼歌姬桐月》是清代文人董俞的一首悼亡诗。此诗以江南水乡的美景开篇,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江南的自然风光与人文环境。诗中不仅描绘了歌姬的形象,更表达了诗人对歌姬深切的怀念之情。

江南的美丽景致在诗中被赋予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色彩。“江南好,乌桕夜乌啼”,乌桕树在夜色中发出幽美的声响,如同自然界的乐章。这种描写手法不仅营造了一个宁静而神秘的夜晚氛围,还通过声音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江南景色的深厚感情。

诗中还通过对楚峡、隋楼等地点的描述,展现了江南地区的地理特色与历史背景。“楚峡乍逢真似梦,隋楼欲到忽生迷”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这些地方的新奇感受及其带来的梦幻般的错觉。这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更是一种内心体验的投射。

诗中的歌姬形象被赋予了极高的艺术价值。诗人通过描绘歌姬的外貌和气质,以及与诗人之间的互动,展现了歌姬的才华与魅力。“灯如昼,檀板翠眉低”等诗句,不仅描述了歌姬的音乐才能,也通过细节的刻画,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歌姬的魅力所在。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歌姬的深情怀念。“何异武陵溪,灯如昼,檀板翠眉低。金谷好花曾共赏,翠屏纤手忆同携”等句,通过对往日美好时光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歌姬深切的感情和不舍之情。这种怀旧的情感贯穿于全诗之中,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哀愁而又不失诗意的氛围。

《双调望江南 其九 为友人悼歌姬桐月》不仅是一首表达对逝去之人深深怀念的诗歌,也是一首描绘江南美景与人文风情的佳作。通过细腻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诗人成功地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展现出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与诗人的内心世界。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后人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和文化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