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韵送借山上人

采得莼丝不暂停,阖闾城畔漾归舲。
座中怪我头先白,花底逢师眼倍青。
久住云山偏识路,偕游麋鹿欲忘形。
何当访尔禅栖处,树古岩幽一卷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叠韵送借山上人》是清代诗人董俞创作的一首古诗,表达了对友人深厚的友情和美好的祝愿。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相关内容:

  1. 作者介绍
  • 董俞,字子远,号紫溪,浙江嘉兴人,生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卒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享年五十岁。他的诗才横溢,尤以五言绝句著称。董俞的作品多反映其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索。
  1. 作品原文
    采得莼丝不暂停,阖闾城畔漾归舲。
    座中怪我头先白,花底逢师眼倍青。
    久住云山偏识路,偕游麋鹿欲忘形。
    何当访尔禅栖处,树古岩幽一卷经。

  2. 诗歌赏析

  • 意境深远:此诗描绘了一幅和谐的自然景象与隐逸生活的图景。诗中的“合闾城畔”和“花底”,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的画面,而“久住云山”则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厚情感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艺术手法: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技巧,如“采得莼丝不暂停”通过比喻,形容诗人对莼菜的执着与珍惜;“座中怪我头先白”则巧妙地使用反语,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感慨。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董俞深邃的艺术修为,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它不仅是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文献,也为现代人提供了关于如何平衡现实与理想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