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当湖诸人士

萍絮何须问旧因,离筵开处对残春。
谁言琴鹤非家具,自喜溪山似故人。
北道应牵归客梦,东风偏上苦吟身。
归舟莫笑轻如叶,千卷残书已不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留别当湖诸人士》是清代诗人舒瞻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离别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情厚意以及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原文展示
  • 《留别当湖诸人士》原文如下:“萍絮何须问旧因,离筵开处对残春。谁言琴鹤非家具,自喜溪山似故人。北道应牵归客梦,东风偏上苦吟身。”通过这些文字,可以感受到诗人在与友人告别时的复杂情绪,既有不舍也有欣慰,既有忧虑也有期待。
  • 此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深情,还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诗中的“溪山似故人”一句,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相联系,使得整首诗充满了一种亲切感和归属感。
  1. 作品赏析
  • 情感表达:舒瞻在这首诗中通过对自然的描写来抒发自己对友人的不舍之情。他以“萍絮”和“离筵”作为比喻,表达了与友人分别时的无奈与伤感,同时也透露出对未来重逢的希望。
  • 意象运用:在这首小诗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意象,如“萍絮”、“残春”等,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也使诗歌更加含蓄、深远。
  • 语言风格:舒瞻的诗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他的诗句“自喜溪山似故人”体现了其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友情的珍视。
  1. 创作背景
  •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目前没有具体的文献资料记载,但根据内容分析,可以推测此诗可能是在作者离开某个地方或者与某位朋友告别之时所作。
  • 由于缺乏直接证据,我们只能通过诗的内容和形式来进行推测。然而,无论如何,这种离别的场景总是让人感伤,这也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情感主题之一。

《留别当湖诸人士》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情感的流露和文化的象征。它不仅仅是诗人与友人间的一段故事,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情感表达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欣赏这样的文学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及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