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其二

殢雨篷心,弹潮舵尾,春江断送兰桡。
冷浸鱼天,一枝凉月吟箫。
返魂新柳夸三绝,做颦眉、泪眼蛮腰。
系湾头,纵有他生,不似虹桥。
当初唤玉帘衣瞥,已心心心上,长遍愁苗。
镜海颓廊,居然有个鹦招。
过头风浪年时事,待萍鸥、送上离潮。
怕横江,万斛诗愁,酒薄难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高阳台其二》是由清朝诗人张惠言所作的一首词,此作品以其深厚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介绍:

  1. 诗词背景
  • 张惠言的《高阳台其二》是在光绪甲午年(大约是1894年)创作的。这一年他二十岁,因为才华出众被举为贤书,并娶了黄公门下的千金。这段经历在同辈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 这首词的创作与张惠言的个人感情经历密切相关。当时,他因妻子的婚事而受到王公的提携,这种社会身份和情感纠葛为他的词作注入了深刻的个人色彩。
  1. 词作内容
  • 《高阳台其二》通过描绘听雨湖头、看花日下的景象,表达了两年来的种种闲情逸致。作者回忆了与爱人共度的美好时光,但如今已难以追忆,只能以泪洗面。
  • 作品中还提到了“一卷离骚”,表明其文学修为颇深,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屈原作品的喜爱和敬仰。屈原的作品常常被视为抒发情感和忧国忧民思想的重要载体。
  1. 词作风格
  • 《高阳台其二》的语言优美,充满了深情与哀愁。词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摹,如“银涛拍岸”、“柳阴不解兰舟”,巧妙地表达了内心的忧愁与无奈。
  • 该词的风格也体现了清代文人特有的细腻情感和深邃哲理。张惠言在创作中融入了自己的人生体验和社会观察,使得其作品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1. 词作影响
  • 《高阳台其二》不仅是张惠言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他文学造诣的体现。在晚清时期,此类带有深刻感情寓意的词作受到了文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喜爱。
  • 此词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尤其是在清代词坛中,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沉的情感表达成为了经典之作。
  1. 词作评价
  • 对于《高阳台其二》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一些读者欣赏其真挚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表现,而另一些则对其过于哀怨的调子有所保留。这种复杂多样的评价体现了文学作品的主观性和多元性。
  • 在现代,尽管不再像传统那样强调诗词的社会教化功能,但《高阳台其二》仍以其优美的文字和深刻的情感触动着无数读者的心弦。

《高阳台其二》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词作,它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价值。作为晚清词坛的代表之一,它在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