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高岭庵

极目秋林远,跻攀蹬道微。
山高风不断,树老叶全稀。
坐石云留客,穿萝雾湿衣。
上方霄汉近,适意欲忘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高岭庵》是一首清代诗人汤尹燮创作的诗歌,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山林的景色与心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和隐逸生活的向往。下面将对这首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游高岭庵·极目秋林远》
    极目秋林远,跻攀蹬道微。
    山高风不断,树老叶全稀。
    坐石云留客,穿萝雾湿衣。
    上方霄汉近,适意欲忘归。

  2. 诗歌赏析

  • 自然景色描写:诗歌以“极目秋林远”起首,展现了高岭上秋天的辽阔视野,随后“登攀蹬道微”,“山高风不断”等句子进一步描述了登山时所见的自然景观与感受。在“树老叶全稀”中,诗人通过对树叶稀疏的描述,传达出一种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 心境表达:“坐石云留客”,“穿萝雾湿衣”两句,通过描绘云雾缠绕、湿衣沾身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在高岭上的静坐沉思,以及内心深处难以摆脱的孤寂与清冷。最后“上方霄汉近,适意欲忘归”,则表明了诗人对于这番体验的满足与愉悦,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忘却了尘世的纷扰。
  1. 诗歌意义
  • 隐逸生活的象征:诗中的“上方霄汉”,“适意欲忘归”,反映了作者对于远离尘嚣、遁入山林的向往,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隐逸思想的影响。
  • 自然美的追求:通过对山水之间景致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界美的追求和感悟,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游高岭庵》是一首充满诗意的古典诗歌,通过对高岭上秋林景色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给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和审美享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