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仙诗和璧园艳体 其一

楚国佳人号绛绡,芙蓉新殿斗纤腰。
不教茅许同珠藉,偏有裴樊渡石桥。
芝馆乌龙惊绣榻,桃源仙犬吠云翘。
青童昨夜朝阿母,一夕微霜蕙叶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仙诗和璧园艳体 其一》是清末民国初的诗人曾广钧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从文学价值来看,《游仙诗和璧园艳体 其一》体现了曾广钧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技巧。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语言,曾广钧巧妙地将古代游仙诗的意境与现代审美相结合,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历史感,还充满了现代气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楚国佳人号绛绡”、“芙蓉新殿斗纤腰”,这些描述不仅展现了人物的美貌与气质,也反映了作者对美的独到见解和理解。

从文化价值来看,《游仙诗和璧园艳体 其一》反映了清末民初的社会背景和文化风貌。通过对古代文人雅集、游仙生活的描绘,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精神追求和情感状态。同时,诗歌中的一些内容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和民间传说,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游仙诗和璧园艳体 其一》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成就和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现了曾广钧作为一位文学家的才华,也为后世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