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诸城相国书

胜迹空留永和帖,不陪金粟葬昭陵。
诸城墨妙夸前辈,江左风流有献徵。
美女临妆胜曼睩,仙人啸树见飞升。
危涂日暮孤筇短,始信嵷隆未易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临诸城相国书》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曾广钧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诗人的个人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背景: 曾广钧(1866年—1929年),字重伯,号伋庵,又号伋安,湖南湘乡人。他是曾国藩长孙,曾国藩三子曾纪鸿的长子。他早年受家庭影响,学识渊博,且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甲午战争之后,他曾任广西知府。

  2. 诗歌原文:
    胜迹空留永和帖,不陪金粟葬昭陵。
    诸城墨妙誇前辈,江左风流有献徵。
    美女临妆胜曼睩,仙人啸树见飞升。
    危涂日暮孤筇短,始信嵷隆未易登。

  3. 主题内容: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古代文化遗产的怀念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通过对“胜迹空留永和帖”的描述,表达了对历史遗产的珍视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反思。同时,诗人也通过描写美丽的景色,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寻求精神寄托的情怀。

  4. 艺术手法:《临诸城相国书》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通过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如“美女临妆胜曼睩”,“仙女啸树见飞升”等诗句,既描绘了人物的美丽,也暗示了生命的无常和自然的神秘感。

  5. 文化价值:作为一首反映清末近现代初社会现实的诗作,《临诸城相国书》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还蕴含了深刻的历史文化意义。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以及文人士大夫的生活状态,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临诸城相国书》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强烈个人情感色彩的诗歌。它不仅是曾广钧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其时代背景下的产物。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学习,不仅能够领略到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还能深刻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现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