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颂醇亲王庚寅七月 其一

歧山秀气降银池,锡我贤王天纵姿。
齿胄虎闱年最少,飞文熊轼笔尤奇。
弱龄已荷麒麟赐,雅志相期鸿鹄知。
四十年来忠孝誉,至今无改旧风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上颂醇亲王庚寅七月》是清代诗人曾广钧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醇亲王的风采,展现了其才华横溢和高尚品德,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忠诚与孝道的推崇。

在分析这首诗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 诗歌原文
  • “歧山秀气降银池,锡我贤王天纵姿。” —— 描述了岐山之秀气与银池相映成趣,为贤王赋予了超凡脱俗的气质。
  • “齿胄虎闱年最少,飞文熊轼笔尤奇。” —— 指出醇亲王在年少时期就展现出非凡的才智,其文才更是令人瞩目。
  • “弱龄已荷麒麟赐,雅志相期鸿鹄知。” —— 暗示了醇亲王年轻时就受到了皇帝的恩宠,并有着高远的志向。
  • “四十年来忠孝誉,至今无改旧风仪。” —— 表达了醇亲王四十年来一直以忠心和孝行为人称道,其风范未曾改变。
  1. 文学体裁
  • 这首诗属于七言律诗,具有严格的格律和韵律要求,体现了古典诗歌的严谨性。
  1. 创作背景
  • 《上颂醇亲王庚寅七月》的创作背景是在清末民国初,这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曾广钧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和君主的赞美以及对个人品德的期望。
  1. 诗歌鉴赏
  • 从语言上看,诗歌采用了平实而富有力度的语言,通过对醇亲王的赞美,传达了作者的理想追求和价值观。
  • 从结构上看,诗歌遵循了七言律诗的结构特点,每句七字,押韵规整,读来朗朗上口。
  1. 艺术特色
  • 诗歌在表现手法上注重对比和象征,如将歧山与银池、玉梅与赤柳等自然景物与人的品质相比较,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在情感表达上,诗歌充满了敬仰和赞美之情,通过对醇亲王的描述,传递出作者对贤德之人的尊崇。

《上颂醇亲王庚寅七月》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它更是在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对于国家和君主的一种赞颂。曾广钧通过自己的笔触,不仅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变迁,更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国家未来的憧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