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子当筵唱柘枝,殷勤翠袖捧银卮。
丁冬漏尽妆初卸,子夜歌残烛乍移。
长忆钗光欹凤影,细吟钿约界乌丝。
多情为问章台柳,知否萧郎尚有诗。
和郑蕉龙无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郑蕉龙无题》是一首七言律诗,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曾广钧创作。这首作品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继承,也体现了其文学造诣和审美情趣。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分析:
作者简介:《和郑蕉龙无题》的作者是曾广钧,他的生平与作品都充满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曾广钧,字重伯,号伋庵,又号伋安,湖南湘乡人,是曾国藩长孙。曾广钧在光绪十五年(1889年)中进士,并随后被授为翰林院编修。甲午战争后,他还担任过广西知府等职务。
内容解析:《和郑蕉龙无题》通过描绘宴会上的场景与人物动作,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中的“定子当筵唱柘枝”描绘了宴会的热闹场景,而“殷勤翠袖捧银卮”则传达了侍者的热情与周到。诗句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了一种古色古香的氛围之中。
艺术特色:《和郑蕉龙无题》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精巧的结构与深邃的意境。该诗采用了七言律诗的形式,每两句为一句,共八句,节奏鲜明,韵律协调,充分体现了古典诗歌的音韵之美。同时,诗中所描绘的人物和情景,如“长忆钗光欹凤影”、“细吟钿约界乌丝”,均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情感表达:通过对宴会上的细节描述,诗人曾广钧表达了他对那个时代文人聚会生活的怀念。这种怀旧情绪不仅反映了作者个人的情感世界,同时也映射出那个时代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通过对古代文人聚会的描绘,诗人曾广钧展示了自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高度认同。
《和郑蕉龙无题》是一首充满文化韵味和艺术价值的七言律诗。它不仅体现了曾广钧的文学才华和历史视野,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更为宽广的文化空间。这首诗不仅是对过去的一种怀念,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期待,它的价值远超过其作为单一文学作品的意义,成为连接古今、沟通中西的文化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