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子当筵唱柘枝,殷勤翠袖捧银卮。
丁冬漏尽妆初卸,子夜歌残烛乍移。
长忆钗光欹凤影,细吟钿约界乌丝。
多情为问章台柳,知否萧郎尚有诗。
解析
诗句释义
- 定子当筵唱柘枝: 这句诗描述了一个场景,其中“定子”可能是一位女艺人或者演员,在宴会中表演柘枝舞。柘枝是一种古代的舞蹈形式,通常用于宫廷或贵族的娱乐。这里的“当筵”意味着她正在宴会的现场进行表演。
- 殷勤翠袖捧银卮: 这里描绘了女艺人(定子)用翠色的袖子(一种贵重的装饰品)捧起银色的酒器(卮),可能是一种精致的酒具,用于斟酒。这个动作显示了女艺人对表演的投入和热情。
- 丁冬漏尽妆初卸: 随着时间的流逝,夜晚的计时器滴答声(丁冬)表明时间已经很晚,而她的装束逐渐被脱下。这里的“漏尽”指的是计时器中的水已经用尽,暗示着夜深人静的时刻。
- 子夜歌残烛乍移: “子夜”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时间划分方式,指的是深夜时分。在这里,“歌残”意味着音乐演奏即将结束,而“烛乍移”则描写了蜡烛被移开的动作,可能是因为灯光开始变暗。
- 长忆钗光欹凤影: “长忆”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这里的“钗光”指的是头上装饰的发钗,而“欹凤影”形容了发钗倒映出的美丽影子,如同一只优雅的凤凰。
- 细吟钿约界乌丝: “细吟”表示轻轻地吟诵,而“钿约”指的是镶嵌在衣饰上的图案或装饰。这里的“界乌丝”指的是用黑色的丝线勾勒出精美的图案。
- 多情为问章台柳: “章台柳”是中国文学中常见的意象,代表着离别和思念。这里的“多情”表明诗人对女子的深情,他通过询问“章台柳”(即章台的柳树)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反映了他对离别之痛的感受。
- 知否萧郎尚有诗: “萧郎”是对男子的代称,这里指的是诗人自己。“尚有诗”意味着即使经历了分离,诗人仍然保持着诗歌创作的能力,没有因此而放弃。这句诗表达了诗人虽然遭遇了离别的痛苦,但依然保持着文学创作的激情和才华。
译文
在宴会中,一位女艺人(定子)唱起了柘枝。她用翠色的袖子捧着银色的酒器,殷勤地献酒给在座的宾客。随着时间的流逝,夜晚的计时器滴答声中,她的装扮逐渐被脱下,而子夜时分的音乐演奏也即将结束。蜡烛被移到一边,可能是因为灯光开始变暗。她回忆起自己曾经的美丽与优雅,用黑色的丝线勾勒出精美的图案。诗人对她的情感充满了多情,并通过询问“章台柳”(即章台的柳树)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尽管经历了离别的痛苦,诗人依然保持着诗歌创作的激情和才华。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情感和艺术美的抒情诗。通过对宴会、歌唱、化妆、音乐、时间和情感的描述,诗人展示了一幅生动的场景画面。诗中使用了许多象征和比喻,如“钗光”、“钿约”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深度。同时,诗人的情感真挚动人,展现了他对离别之痛的深刻感受和对生活的热爱。整体而言,这是一首情感丰富、艺术表现力强的作品,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