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逐日尽飞蓬,水国南来又向东。
秋岸蓼花旋急浪,暮潭芦絮飏轻风。
愁生碧月初欹枕,望入青天漫启篷。
修竹野庐吾别暂,眸凝久处远江空。
【注释】
芦林潭:地名。月忆家:指在月光下怀念家乡。偶成:即兴之作,没有经过精心构思。回文戊子九月:回文诗是每句诗的末尾字都倒序读来与原句相同。戊子:年号,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公元718—756),这里借代作者所生活的那个时代。九月:指诗人所在时代或其时令。
【译文】
一年又过去了一去不复返如飞蓬。我来到水边向南行又向西行。秋岸蓼花随着急浪翻飞,暮潭芦絮随风飘荡轻扬。愁生碧落月初斜倚枕头,眺望青天漫漫起帆欲航。修竹野庐离别暂别短暂时光,久留目注远方江上空阔无垠。
【赏析】
这首诗以“回文”为题,全诗四句皆作回文读来,意思不变。首联写时间流逝之快,转眼间又是一年;再写行程之长,从水国南下,又向东去;三联写沿途所见之景及心情感受;末联写离别之情和远望之意。此诗虽不似杜甫《春望》那样直抒胸臆,但同样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首联写时间流逝之快,转眼间又是一年。诗人以“流年逐日尽飞蓬”形象地描写了时间匆匆流逝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岁月无情、人生易老的感叹。诗人用“水国南来又向东”来表达自己的漂泊无依之感。
颔联写沿途所见之景及心情感受。“秋岸蓼花旋急浪”,诗人以蓼花随浪翻飞的形象,描绘出秋天湖岸上的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叹之情。“暮潭芦絮飏轻风”,诗人以芦絮随风飘扬的形象,描绘出暮色中的湖潭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感慨。
末联写离别之情和远望之意。“愁生碧落月初欹枕,望入青天漫启篷”,诗人以忧愁的心情,躺在月光下仰望星空,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和迷茫。“修竹野庐吾别暂,眸凝久处远江空”,诗人以离开故乡的心情,凝视着远处的江面,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不舍之情。
这首诗以时间为线索,将诗人的旅途生活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人巧妙地运用回文手法,使得诗歌更具艺术性。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感悟,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