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岁征鞍卸洛瀍,隔趋庭日祇经年。
于今又谒金门道,喜未遥临玉塞边。
绿萼香应逢稷下,白华思亦发花前。
神京春颇如秋冷,迟罢熏笼缓脱绵。
这首诗是诗人在十二岁时写给家大人的,写于丁丑年的人日节。
第一句“去岁征鞍卸洛瀍”,意思是去年(去岁)我卸下了出征时的鞍具,离开了洛阳。洛,洛阳;瀍,即瀍水,流经洛阳城北。
第二句“隔趋庭日祇经年”,意思是自从去年离开洛阳以来,已经有一年没有回家了。趋庭,《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夫子在三贤之下,由之瑟然,视其缶,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后以“趋庭”指代自己的父母,这里用来形容家大人。
第三、四句“于今又谒金门道,喜未遥临玉塞边”的意思是:现在我又要到京城(金门道)去拜见家大人了。玉塞,指边疆。这里的玉塞边是指玉门关。
第五句“绿萼香应逢稷下,白华思亦发花前。”中的“绿萼”和“白华”都是植物名,这里指的是梅花。稷下,古代齐国的都城,这里指代京都。这句诗的意思是:梅花的香味应该已经盛开了,而我在春天的时候也想到了家乡的梅花。
第六句“神京春颇如秋冷,迟罢熏笼缓脱绵”,中的神京是指京都,神京的春天却好像秋一样冷,所以我打算把熏笼放在一边,慢慢地脱掉棉衣。这里的神京春颇如秋冷,是说神京的春天寒冷,不像秋天那样温暖舒适。迟罢熏笼缓脱绵的意思是:我把熏笼放在一边,慢慢地脱掉棉衣。这里的迟罢熏笼,迟,迟延的意思;罢,停止的意思。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对家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家人的深深怀念。同时,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神京的寒冷与家乡的温暖进行了对比,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