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赠章庶常曼仙

人生须是少年游。
绣阁喜凝眸。
翩翩夫婿,宫袍烂漫,谁更觅封侯。
秦淮河上宵开宴,有玉手、进金瓯。
罗绮丛中,笙歌队里,争拜锦缠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少年游·赠章庶常曼仙》是曾廉创作的一首词,创作于清末时期。这首词以其生动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曾廉(1856-1928),字伯隅,湖南宝庆邵阳县石牛山(今湖南邵东县汪塘乡境内)人。光绪二十年(1894),中举人,次年会试后任国子监助教,参与编修《大清会典》,为大学士徐桐赏识。戊戌维新运动中,曾上书朝廷,批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被樊锥在邵阳组织“南学会”反旧教时驱逐出邵阳。清末列强入侵,日寇占琉球,蚀高丽(朝鲜),进而图犯辽边,“国将不国”的背景下,曾廉的词作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时代变迁的深刻反思。

《少年游·赠章庶常曼仙》全文如下:

人生须是少年游。绣阁喜凝眸。翩翩夫婿,宫袍烂漫,谁更觅封侯。秦淮河上宵开宴,有玉手、进金瓯。罗绮丛中,笙歌队里,争拜锦缠头。

这首词以鲜明的意象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憧憬。其中“人生须是少年游”表达了作者对青春年华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绣阁喜凝眸”则描绘了贵族女子对爱情的渴望和期待;“翩翩夫婿,宫袍烂漫”,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富贵生活的追求和享受;“罗绮丛中,笙歌队里,争拜锦缠头。”则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们追求名利、攀比风华的场景。

《少年游·赠章庶常曼仙》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词作,更是一幅生动的时代画卷。通过对该词的分析可以看出,曾廉作为一位晚清时期的诗人,其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通过了解这些作品背后的故事和人物,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历史的变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