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秋兴六首 其三

零落栖迟不自由,山城风雨晚登楼。
邻墙枣熟儿童喜,陌上桑姑少妇愁。
月魄阴沉鱼脑减,星河迢递雁声遒。
闲闺病起空搓手,三月朝簪不上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平谷秋兴六首其三》是清代诗人曾习经的作品。这首诗作于晚清时期,通过作者的笔墨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及个人的情感体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作者简介:曾习经,字元甫,号梦蝶生,湖南长沙人。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并有深厚的文学素养与艺术修养。他的文学作品在清末民初颇受瞩目,尤其是在诗歌领域,其作品多表现出深沉的情感以及对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洞察。

  2. 诗歌原文及注释
    零落栖迟不自由,山城风雨晚登楼。
    邻墙枣熟儿童喜,陌上桑姑少妇愁。
    月魄阴沉鱼脑减,星河迢递雁声遒。
    閒闺病起空搓手,三月朝簪不上头。

  3. 诗歌赏析

  • 情感表达:诗中通过细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例如“零落栖迟不自由”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闲闺病起空搓手”,则描绘了因疾病而无法参与社会活动的无奈与辛酸。
  • 自然描写:诗中的自然景物被赋予了丰富的情感色彩,如“邻墙枣熟儿童喜”描绘了儿童们因果实成熟而感到的喜悦,而“陌上桑姑少妇愁”则揭示了年轻女性因生活艰辛而忧愁的内心世界。
  • 意象运用:诗中使用了大量意象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例如,“月魄”和“星河”等意象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神秘感,也反映了诗人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

这首《平谷秋兴六首其三》不仅是一首反映时代变迁和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对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的一次重要探索和表达。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