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朱皋亭家传后

韩公曾作《董生行》,坡老亦咏姚氏堂。
末世文人苦孱陋,虽有行谊无由彰。
徽州太守万夫特,承明一出腰银黄。
政声今邻赵张右,名翰昔在崔蔡行。
忆昨石渠同讨论,称引先德何琅琅。
考亭绝学半庭训,佩韦奕叶仍作堂。
孝经五龄诵在口,内则半编时相将。
一朝老亲蒙雾露,医不能力巫难禳。
妙年诚心破金石,午夜刲臂和羹汤。
探丸何曾让耆域,卧冰殆欲嗤王祥。
谁言昊穹阔且远,小叩大应如宫商。
阿耶道躬既纯固,阿儿行义宜褒扬。
汉家本来重孝友,薄俗尤应式厖凉。
岂谓虚舟藏大壑,空教幽狱埋寒铓。
独留孤儿好头角,神驹堕地不可当。
逸足腾踏蓬岛路,八载与我同趋跄。
昨年一麾出歙浦,南饥北渴永相望。
白塔觚棱晨漠漠,黄山烟霭暮苍苍。
怀人却寄相思字,念祖仍徵述德章。
前人艰危事栽种,后人但识嘉荫长。
即今楩楠贡天府,莫忘老干在冰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书朱皋亭家传后》是清代诗人曾国藩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反映了末世文人的痛苦和无奈。诗中通过引用韩愈的《董生行》和杜甫的《姚氏堂》两首古诗,揭示了在社会动荡、文人地位低下的背景下,即使是有才华的文人也无法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认可。

曾国藩在诗中表达了对当时文人处境的深刻感慨:“末世文人苦孱陋,虽有行谊无由彰。”这句话反映了他在科举制度崩溃和社会腐败背景下的生活状态,尽管他有着高尚的品德和学问,却无法在这种环境下得到应有的认可和赞誉。这种感慨也体现了他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中还提到了徽州太守万夫特,他曾经因为清廉和政绩而受到人们的赞誉。这一形象不仅代表了清官的形象,也反映了民众对于正直官员的期望。这种期望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反映,即人们仍然渴望正义和公正的社会环境。

诗中提到了“政声今邻赵张右,名翰昔在崔蔡行”,这里的“赵张”和“崔蔡”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学者,他们以其卓越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而闻名于世。这句诗表达了曾国藩对历史上这些优秀学者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身才能的认可和自信。

《书朱皋亭家传后》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传承。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以及他们在面对社会变革时的困惑和挣扎。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到对于现代社会仍有借鉴意义的智慧与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