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淩十一归长沙五首 其五

如我自镜犹可憎,非君谁复肯相偶。
寂寞陋巷长叩门,三日一见开笑口。
常时徒步啖尘土,偶然驱车马如狗。
君此归去慰门闾,我今留滞当何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凌十一归长沙五首 其五”是曾国藩所作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昨日微雨送残秋,落叶东西随水流。
    世闲万事皆前定,行止迟速匪自由。
    谋道谋食两无补,祇有足迹徧九州。
    一杯劝君且欢喜,丈夫由来轻万里。

  2. 诗歌解读

  • 情感表达:此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离别的深深眷恋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
  • 哲理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描述,引发读者对生命无常、世事难料的思考,同时也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 艺术特色:此诗在语言运用上讲究音韵和谐,意境深远,既符合律诗的格律要求,又展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1. 历史背景
  • 曾国藩(1811年—1872年),湖南湘乡人,清朝中期的重要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他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崭露头角,成为清朝政府的主要支柱之一。他的诗文作品多体现了儒家思想,同时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和时代特色。
  • 《送凌十一归长沙五首》作于曾国藩任江西巡抚期间,当时他正忙于处理政务和军事事务,因此这首诗可能是在他公务之余所写,反映了他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其未来的祝福。
  1. 文化意义
  • 这首诗不仅是曾国藩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清代文人士大夫精神风貌的一种体现。它展示了作者对于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歌一直是表达情感和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之一。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价值上有着重要地位,也在文化传承和社会交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 后世影响
  • 由于曾国藩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这首诗的艺术成就,它在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学者和研究者都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 这首诗也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成为中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送凌十一归长沙五首 其五》这首诗不仅仅是曾国藩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中国古典诗词艺术的瑰宝。它不仅展示了诗人深邃的思想感情,也反映了古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社会责任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