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来殊不适,日落独登楼。
西北看辽沈,东南望海陬。
苍茫怀百代,浩荡足千愁。
画肚思长策,嗟余肉食谋。
得郭筠仙书并诗却寄六律 其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得郭筠仙书并诗却寄六律其五》是清代著名诗人曾国藩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郭筠仙的深厚友情和对其老迈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介绍: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文学家。他的诗作以雄浑豪放著称,同时蕴含着深沉的人生哲理。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内心世界,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与思考。
诗歌原文:
日日怀刘子,
时时忆郭生。
仰天忽长叹,
绕屋独巡行。
大雅悲沦歇,
斯文久不尊。
至情宜倔强,
吾道有篱藩。
仰首呼虞舜,
狂歌答屈原。
垂耳甘刍豆,
儒冠信误人。
长为羁旅客,
嗟汝少年身。
物极能思返,
天心会好仁。诗歌解析:《得郭筠仙书并诗却寄六律其五》是曾国藩对自己与郭筠仙之间交往的回忆与情感表达。诗中通过“仰天忽长叹”等词句展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世事沧桑的感慨。同时,“大雅悲沦歇,斯文久不尊”等句则反映了曾国藩对于传统文化的坚守,以及对时代变迁下文化地位下降的忧虑。
《得郭筠仙书并诗却寄六律其五》不仅是曾国藩对友情的缅怀之作,也是其个人思想感情的深刻反映。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复杂的内心世界和高尚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