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竹枝词 其六

半年水宿半山居。
冬采香根夏采珠。
珠好须从蚌中觅,香烧还仗博山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岭南竹枝词其六》是清朝诗人彭孙遹所作的作品。下面将对该作品进行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彭孙遹,清代文学家、书法家,字仲谋,号潜夫、南禺山人,广东番禺人。他是清代“岭南四大家”之一,与陈恭尹、朱孝臧、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家。他的作品在清代诗坛上享有盛誉,其诗歌风格以典雅清新著称,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2. 诗词原文
    半年水宿半山居,冬采香根夏采珠。
    珠好须从蚌中觅,香烧还仗博山炉。
  3. 注释
  • 半年水宿半山居:彭孙遹在岭南生活了半年时间,大部分时间住在山上,而另外一半时间则居住在水中的住处。
  • 冬采香根夏采珠:冬天时,他会去采集香根;而夏天,则会去采集珍珠。
  • 珠好须从蚌中觅:珍珠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们来自蚌壳之中。
  • 香烧还仗博山炉:为了获取香料,他还需要借助于博山炉来燃烧香料,以获得更好的香味。
  1. 诗词解析
  • 这首诗通过描绘彭孙遹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展现了他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
  • 彭孙遹在作品中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透露出他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如在诗中提到要使用特定的炉子来熏香,这体现了他对古代生活方式的尊重和学习。
  1. 历史影响
  • 《岭南竹枝词其六》作为彭孙遹创作的一首竹枝词,不仅反映了当时岭南地区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而且对于研究岭南文化、地理以及彭孙遹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世界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该词在流传过程中,被多次改编和演绎,成为了岭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对岭南的认知和感受。
  1. 文学地位
  • 在清代诗坛上,彭孙遹的诗歌创作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岭南竹枝词其六》作为其代表作之一,展示了他在诗歌形式上的创新以及对语言运用的精湛技巧。
  • 他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现代诗人和作家在创作中都受到了彭孙遹作品的启发,可见其作品的艺术魅力跨越了时间的界限。

《岭南竹枝词其六》不仅是彭孙遹诗歌创作的佳作,也是了解清朝时期岭南地区社会生活和文化特色的珍贵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彭孙遹的文学成就及其时代背景,同时也能感受到岭南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