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往始徂暑,今来已暮秋。
驱车逝将返,零雨湿我辀。
旧馆再一宿,登此亭上楼。
娑罗子初落,黄菊花已稠。
时物一以谢,河山邈且修。
怅然发长叹,四顾增离愁。
还至雷乡馆中雨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还至雷乡馆中雨憩》是清代诗人彭孙遹创作的一首诗。诗中的“昔往始徂暑,今来已暮秋”,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反映了诗人对于时间易逝、物是人非的感慨。下面将更深入地探讨这首诗:
作者介绍:彭孙遹,字骏孙,号羡门、金粟山人,浙江海盐人。他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其作品以工整和谐著称,尤擅长五七言诗和词。彭孙遹的生平也颇为丰富,他于顺治十六年(1659年)中进士,康熙十八年(1679年)成为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他还担任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等重要职务,并在《明史》中担任总裁。他的文学成就在后世有着广泛的影响,被后人誉为“吹气如兰彭十郎”。
诗歌鉴赏:《还至雷乡馆中雨憩》以其简洁而深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中,“驱车逝将返,零雨湿我辀”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驱车而行,却遭遇细雨的情景;“旧馆再一宿,登此亭上楼”则表现了诗人在雷乡馆中短暂停留后登上高楼远望的景象。此外,“娑罗子初落,黄菊花已稠”等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勾勒出秋天的景色变化,以及诗人对于时令更替的感受。诗末的“怅然发长叹,四顾增离愁”,更是深刻地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还至雷乡馆中雨憩》不仅是一首描写个人旅途经历的诗作,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对人生无常的哲思。通过对这一作品的学习,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还能进一步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