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出睦州城游北高峰寺

浅濑昼鸣榔,春风触绪长。
云中连塔舍,山半压城墙。
野火明樵路,宵钟下佛堂。
钓台何所见,烟月晚苍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日出睦州城游北高峰寺》是清代诗人嵇永仁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春日出睦州城后游览北高峰寺的景象,展现了春天的宁静与美丽。具体介绍如下:

  1. 作者简介
  • 作者生平:嵇永仁,清代江南无锡人,字留山,初字匡侯,别号抱犊山农。他以长洲籍入学为诸生,并在康熙间进入福建总督范承谟幕府。在耿精忠叛时,他与范承谟一同被拘捕,最终因听闻范承谟被害而自缢身亡。此外他的其他作品还包括《抱犊山房集》《集政备考》《东田医补》及《扬州梦》《双报应》《续离骚》等。
  • 作品风格:嵇永仁的作品多描写山水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语言简练且富有意境。《春日出睦州城游北高峰寺》便是其诗作中的佳作之一,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感受和内心世界的抒发。
  1. 诗句解析
  • 浅濑昼鸣榔,春风触绪长:这里的“浅濑”指的是溪流或池塘边,而“昼鸣榔”则形容白日里水面上的声音,可能是风吹过树叶或水流撞击石壁所发出的声响。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清晨,阳光下水面泛动和风声交织的自然景致。
  • 云中连塔舍,山半压城墙:这句诗通过使用“连塔舍”和“压城墙”这样的字眼,形象地勾勒出了山峰与城墙的雄伟景象,同时也暗示了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历史遗迹的沧桑感。
  • 野火明樵路,宵钟下佛堂:这里“野火”可能指山林中突发的小火灾,火光照亮了山路;“宵钟”则可能是指寺庙中夜间敲响的钟声。这些描述共同营造了一个既有生机又庄严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和宗教场所的宁静。
  • 钓台何所见,烟月晚苍苍:最后一句虽然看似平常的询问,实则蕴含着深深的哲理和感慨。它可能是在询问远眺之下,那遥远的钓鱼台在烟雾缭绕、月光朦胧的背景下是否依旧存在。这种提问方式既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感,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深刻理解。
  1. 文学价值
  • 艺术手法:《春日出睦州城游北高峰寺》运用了简洁有力的意象和比喻手法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如将山峦比作“山半压城墙”,用“烟月晚苍苍”来渲染氛围,使得整首诗不仅画面感十足,还充满了诗意。
  • 主题深度:此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传达了诗人对生活、时间和历史的感悟。通过简单的自然元素,反映出更广阔的生命哲学和社会观念。
  1. 文化背景
  • 地域特色:《春日出睦州城游北高峰寺》创作于清代,这一时期的文化背景为诗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当时的文人雅士常常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同时也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
  • 时代意义:这首诗不仅在当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其背后反映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也值得后人研究。了解这些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欣赏古代文学。

《春日出睦州城游北高峰寺》作为一首充满诗意的古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也表达了对生命和历史的哲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进一步领悟到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深层含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