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酬湖海雄飞志,岂必穷愁老此身。
今日望云黄鹄渚,几时赏雨玉台春。
青袍已共离情旧,红袖应怜客思新。
珍重岁寒三友约,梅花松竹素心人。
杂诗 其一 1911年以前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杂诗其一》是毛泽东1917年创作的一首七绝。这首诗是诗人在五四运动爆发后,为了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而写的。全诗表达了对国家命运、民族前途的深深忧虑之情。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
题记:一九一七年四月
“四·四”血案以后,北京学生游行请愿的风潮,又起来了。五月七日,北京的学生大闹了一天,没有结果;他们仍复散回原校,仍旧做自己功课。但这回却引起全国的注意了。六月五日,上海的学生也起来游行了。于是北京学界便起了一个联合战线。
“五卅”惨案的消息传到之后,北京学界的公理呼声更激昂了。六月十三日,北京学界联合会开联席会议时,我以教育会长的资格,提议于次日(十四)全体罢课,并通电全国维持公理。当晚开会时,到会的有二百余人。到会后,即由我执笔拟了一个宣言书,大意说:“……我们为国际公理而奋斗,为国人的生命而奋斗;为国中四万万人争人格、争权利而奋斗,为我们的子孙后代争幸福、自由而奋斗;无论何人,何种武力,何种政府,何种社会制度,均不能阻碍我们这一伟大的奋斗!……”
宣言书写成之后,由我代表联合会宣读。读毕,鼓掌者颇多。接着便讨论起办法来。因为人数太多,无法分坐在一处,所以决定分组进行。每组十人,由各教员带领,分赴各校演讲。此外,还有几个团体在城外演说。城内城外同时并举,声势很是浩大。
这次学生运动,虽然失败了,但他们的精神并没有白费。此后,全国的学生运动,便更加发展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