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其三 (乙巳、丙午(光绪三十~三十一年、一九0五~0六))

帝王自有真,范增能望气。
一剑得天下,功狗何足谓!
独有吕雉淫,不知天子贵。
转昵辟阳侯,镇略夫妻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史 其三》是一首描写历史的诗歌,通过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人性的思考。这首诗作于乙巳(光绪三十~三十一年)、丙午(一九〇五年~一九〇六年)年间,由何吾驺创作,其内容如下:

  1. 诗歌原文
    太公置俎上,高祖欲分羹;
    帝王有大度,父子无余情。

  2. 诗歌赏析

  • 主题表达:此诗通过描述历史上的两位重要人物——姜子牙和刘邦,来展现帝王的胸怀与气度以及父子之间的情感纠葛。姜子牙辅佐周武王灭商,而刘邦则是汉王朝的奠基人。
  • 意象运用:诗人巧妙地利用“置俎上”和“分羹”等意象,形象地描绘出姜太公在宴会上的地位和刘邦企图篡位的野心。《易水夜寒人不返,千秋犹自惜于期》则展现了樊于期的悲壮牺牲,凸显出英雄的忠义精神。
  • 文化背景:在古代中国,宴席是一种重要的社交形式,象征着权力和地位。而宴会上的分羹行为,往往暗示着权力的争夺和野心的萌动。
  1. 作者介绍
  • 何吾驺:明末清初的一位诗人,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文人的感慨。他的诗作风格独特,语言简练,善于捕捉历史的细节和人物的情感。
  1. 诗歌鉴赏
  • 历史与现实: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叙述,诗人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人性善恶的深入思考。他通过对历史细节的描述,引发了现代人对过去和未来的反思。
  • 艺术手法:何吾驺在这首诗中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具感染力。同时,他也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深度。

《咏史 其三》不仅是一首反映历史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作品。它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绘,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历史的沧桑。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也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相关推荐